真心新聞網:掀開譚崔十四根本墮戒的神秘面紗 第三十一則:鱷魚的眼淚

更新日期:2015/06/04     08:00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正覺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公僕表示,本則為第十二根本墮戒,內容為毀謗侮辱於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有情。此則為兩則中的第一點:於何對象違犯過失

宗喀巴云:「第十二根本墮戒,謂毀謗侮辱於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有情。亦分兩點說:一、於何對象違犯過失?謂如同在諸多譚崔經教中所說的對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cd9265d0101iq8g.html

http://www.wujinde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94&extra=

此一根本墮戒施設得有點令人意外,因為宗喀巴所言「毀謗侮辱」犯戒的對象,居然是「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有情」。原因是,假藏傳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諸上師對於佛教三寶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在他們的心慕中,是將「根本上師」置於三寶之上;從他們所自行施設的「四皈依」,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他們只重視上師,因為他們認為唯有上師是佛的代言人,是法的傳授者、是僧團的代表,背後之真正目的是要全面取代正統佛教的三寶。

三寶」乃指佛寶、法寶、僧寶。佛寶之義為徹底解脫者,其覺悟之法門是三乘菩提之道,所悟的究竟境界稱為「無上正等正覺」;法寶之義為諸法軌則,乃法住法位,法爾如是;僧寶為和合之義,有六和敬之實質。

在佛陀的時代,佛寶乃指在人間「示現」成佛的 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乃指 佛陀所說的一切法;僧寶是隨著 佛陀法教而修行,依於所證而能教導佛弟子者。佛陀入滅後的這個時代,所有的佛弟子就將 佛菩薩聖像,供奉在寺院中,作為佛教精神與修行的指標;法寶乃指 佛陀所說的一切法教,經過諸阿羅漢及諸大菩薩所集結成冊之三藏、十二部經;僧寶乃泛指剃了頭、受了三壇大戒的所有常住出家人,稱為凡夫僧,或是大乘法已有實證之出家、在家等四眾菩薩,稱為勝義僧,都是佛法的傳承者。至於「自性三寶」,那是屬於另一層次問題,在此先略過。

 

在佛教中將菩薩的修行分為五十二階位,乃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等覺、妙覺。十信位乃說對佛法僧三寶剛剛生起信心,乃至到最後的具足相信,信根具足而使信力初發,說之為十信位;此十信位菩薩全都在外門修菩薩行,以累積應有的福德資糧。從初信位到十信位滿足,必須歷經一劫乃至一萬大劫,方能滿足十信位,端看個人的資質與精進度。

十信位滿足之後,開始進入十住位之初住位修布施行,二住位修持戒行,三住位修忍辱行,四住位修精進行,五住位修禪定行,六住位修智慧行。在六住位中若能得到善知識的教導,觀行五陰十八界空而能斷三縛結,成為聲聞之初果人;再透過參禪的功夫與正知正見,有朝一日因緣成熟之時,得以「一念慧相應」而悟入佛法的真實相,若能對「無生法」具足生忍,則能進入七住位,成為真實義的不退菩薩,不論在家、出家,都是大乘勝義菩薩僧。若能再精進修行,繼續勤修定力與累積福德資糧,在因緣具足的情況下,若能「眼見佛性」則位列十住位。

所以開悟「法界真實相」而不退轉之「七住位」真實義菩薩,乃實證佛法的初入門,才開始轉入菩薩道內門中修行,並非一悟即至佛地;也就是說,在此階段的菩薩,才是真正懂得佛法真實義的人。換句話說,從十信位到六住位的修行者,全部都在佛法的外門廣修菩薩六度萬行;簡單的說,六住位以下的菩薩乃佛法真實義的門外漢,最多就是相信有「自性如來」的存在而無法實證,即是增上慧學中說的「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這是已在心中建立正知正見:每一個人身中現前就有萬法唯識的真實性,即是第八識真如,又名阿賴耶識。這個「唯識性」即是真藏傳佛教覺囊巴的他空見中,所弘揚的第八識真如─又名如來藏阿賴耶識─的真實如如法性。

此「譚崔金剛乘」雙身法所施設之第十二根本墮戒所說「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有情」,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指的是十信位菩薩,不管是初信位或是具足相信的十信位。但假藏傳佛教密宗四大教派乃道地的「附佛法外道」,對這句話乃意有所指。因為宗喀巴所說的「違犯過失對象」,卻是指「諸多譚崔經教中所說的對象」,而「譚崔經教」所說的對象,泛指金剛乘修行者,其實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換句話說,第十二根本墮戒的條文:「毀謗侮辱於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有情」,乃有意製造煙霧彈,是企圖欺騙佛教徒與普羅大眾的謊言,因為在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諸上師的眼光中,上師遠重於佛,若與上師比較起來,則可以以完全不敬「三寶」的;從「違犯過失對象」的內容:「諸多譚崔經教中所說的對象」,非指向真實「三寶」,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

宗喀巴引桑提巴的釋義說:「具有信心的有情」,是指對上師所教導的法義生起信受的意思。從宗喀巴這句話之所說,顯然已經露出了他有意藏起來的狐狸尾巴。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諸上師將「根本上師」置於「三寶」之上,也就是說,「根本上師」不是「佛教僧寶」,自認為是高於「三寶」的修行者,位在諸佛之上。經過抽絲剝繭的結果,顯然又回歸到與第一根本墮戒有關的:「不能輕蔑毀謗根本上師」;不過第一根本墮戒乃遮止說毀謗的對象為「根本上師」。在此處所言:「具有信心的有情」,乃指已經能夠和「根本上師」配合修行「雙身法」的金剛乘修行者。換句話說,看到金剛乘修行者與「根本上師」已經「如膠似漆」了,其他人絕不能有一點點「毀謗侮辱」,否則就是犯戒。

但這種施設的邏輯是自相悖反的,明明根本墮戒的條文內容前提是「對三寶生起信心」,結果卻是暗藏機關,底牌掀開的當下,竟然是只能對「對上師所教導的法義生起信受」。對這種「根本上師」凌駕在「三寶」之上的扭曲說法,身為佛弟子,看到如此場景,不免感觸良深。末法時代的今天,有多少「信徒」乃至初入信位的佛弟子們,懷著滿腔的熱忱,投入了佛法修行的行列;如果不幸碰上這種「邪門阿師」,自己又無簡擇能力,其下場就是「善良反被善良誤」。可謂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輕者失財失身,身染性病;重者跟隨「邪門阿師」一齊毀謗正法、毀謗菩薩藏、毀謗賢聖僧,死後墮入無底深淵,求出無期。

此十二根本墮戒「對三寶生起信心有情」,乃說金剛乘行者,這批人已經對「根本上師」具足信心,可以被「根本上師」引發樂修雙身法的「聖性」者;在「根本上師」的眼中,這批人乃是「有福眾生」,能夠接受上師的「慈愛」而賜食上師與「佛母」的「紅白菩提」「甘露」,因此是修學「佛法」(譚崔金剛乘雙身法)道器的具信有情。其他的金剛乘修行者看到「根本上師」的這種「慈愛」行徑,不能夠因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而有「毀謗」與「侮辱」行為出現;若金剛乘修行者彼此之間,爭風吃醋而有相互爭吵行為乃至「毀謗」與「侮辱」,就是犯戒行為。

換一個方式來說,所謂的「對三寶生起信心」,就是「對上師所教導的法義生起信受」,也說是說,這個金剛乘修行者對上師已經具足信心了;當然,所謂的具足信心就是已經上鈎了,上鈎以後,接下來當然是任由上師「宰殺上桌了」。對上師本人來說,他是不能對一切有情「棄捨菩提心」的,他是要以雙身法「慈愛」全天下的有情;當然對於已經上鈎的有情,上師不會將所有的「慈愛心」擺在這些舊貨色身上;必然要重新布局,另覓「具足明點」的新貨色,因為已經上鈎的魚兒,上師已經玩厭了,「紅菩提」已經採夠了,根本不可能再餵其吃魚餌,先晾在一邊再說。也就因為如此,才有第十二根本墮戒:「毀謗侮辱於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有情」的施設建立。

其實「毀謗侮辱」金剛乘修行者,乃至「輕毀根本上師」者,不是別人,就是自家內部的新、舊金剛乘修行者。猶如古時候的後宮一樣,一個皇帝、眾多娘子,根本不夠分配;「侯門深似海」,一個女人一旦入了宮,可能一輩子看不到皇帝一次面。在渴望久旱逢甘霖的情況下,爭寵就在所難免;皇帝的後宮如是,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中亦復如是,「毀謗侮辱」的禍端,就在於爭寵。好在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有諸多男弟子可以為上師「分憂解勞」,然而不倫之事也就於此生焉。

若金剛乘修行者是個女人、女上師,不管是已婚或是未婚,一旦碰觸「葷腥」的野味,就有欲罷不能的趨勢,參考八十四成就者的蘇卡悉地空行母即可知;雖美其名為修行,然「毀謗侮辱者」絕對是見縫插針,「偷人」、「養漢子」的難聽話,私底下也必然甚囂塵上。所以「毀謗侮辱」只會在這種不正常的教派中,才有可能「經常」發生。至於「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正統佛教徒而言,燒香、禮佛、問訊,大家和睦相處,根本不可能爭風吃醋而爭吵,又何來「毀謗侮辱」這種嚴重的事件發生。

假藏傳佛教密宗四大教派之所以能夠吸引人上當,就在於所說之法似是而非,《阿含經》中 世尊預記為相似像法。如果所說完全是外道法,那當然不可能讓諸多正統佛教徒乃至出家法師上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盜取佛法名相與引用佛法的法義;再從中套入「譚崔金剛乘」雙身法中,讓學法者昏了頭、上了當而不自知,誤以為那就是佛法;後來真修了雙身法,即使知道了也不能說出去;這種引君入彀的手法,還真高明,讓受害者誤入岐途以後成為啞巴吃黃蓮。此十二墮戒中的「對三寶生起信心」的字句,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在假藏傳佛教整個教派諸上師的眼中,對正統佛教的佛法僧三寶視若無物,諸上師的心中是「唯我獨尊」的;因為他們自認為當生已經「即身成佛」了,對 佛陀打心底根本就不尊敬。

譚崔金剛乘」雙身法施設第一與第十二根本墮戒,其最主要的目的,不外就是害怕內閧;一旦起了內閧,必然爭吵不休,爭吵的結果,雙身法的醜事必定外揚;這是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所不願意樂見的,所以才有此兩條戒律的施設建立。也因為是「附佛法外道」的關係,拉攏不知情的信徒,加入他們的行列,就使用了正統佛教「三寶」這種好聽、好看的字眼。而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諸上師,全都以達賴、諸法王、諸活佛、諸仁波切頭銜,作為吸引人入教的號召;一旦入了他們喇嘛教,也被引發了雙身法的「聖性」,諸上師在「飽餐」之後,必然「棄之如敝屣」,被使用過的舊明妃、舊佛母們不免要揭發出來抱怨幾番。也因為這種「毀謗侮辱」同修、「輕毀上師」的事件不斷上演,才會有第一、第十二根本墮戒的條文施設。(採訪組報導)20150604

正覺教育基金會採訪組


註:原出處引用sina網站之文章已關閉,相關內容可參考原連結網頁之備份擷圖(點此開啟)(備份擷圖取自https://web.archive.org)

註:原出處引用wujindeng.net網站之文章已關閉,相關內容可參考原連結網頁之備份擷圖(點此開啟)(備份擷圖取自https://web.archive.org)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