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6/06/10 08:00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接下來所要談論的重點,乃達瓦才仁所強調的:「對上師的信仰一定要虔誠 的說法。
達瓦才仁言:「……我就跟他們講了西藏人的佛教觀點,西藏人的佛教觀點強調對上師的信仰一定要虔誠,而且一般要把上師看成是佛來對待……
https://www.tibet.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7614
達瓦才仁所言「西藏人的佛教觀點 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強調對上師的信仰一定要虔誠,而且一般要把上師看成是佛來對待 。從達瓦才仁所說,可以清楚得知,佛是很崇高的,才有他所說的「把上師看成是佛來對待 的說法,這說明了上師無法與 佛較量。
然而,「西藏喇嘛教 卻在佛教三歸依之上,安置了「歸依上師 。「喇嘛 的原意本來就是上師,換句話說,「歸依上師 就是「歸依喇嘛 。本來「密教 既然自稱為「佛教 的一支,至少也該居於「佛 之下,然而「密教 卻沒有這樣的「自覺 ;也就是說,在「西藏人的佛教觀點 中,「喇嘛上師 並不是安立於「佛教 之下,因此可以將「歸依喇嘛 ,放在「歸依佛 之前。
原本信佛就是要「三歸依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佛 已經是無上,如何還有更上的歸依處?然而「喇嘛教 從來不將其「上師 歸類於「佛教三寶 之中,而是置於「三寶 之上,這是有其歷史淵源的。當初,印度「密教 傳承密法給西藏「喇嘛教 時,早已設定好「密教上師 =「金剛阿闍梨 =「金剛上師 =位居「諸佛菩薩 之上的「主宰 。所謂的「金剛上師 就是受過「無上瑜伽灌頂 者,而諸「上師 之上首是「金剛薩埵 (密教金剛手菩薩)。「密續 更規定「佛教諸佛菩薩 必須「早中晚三時 來供養「金剛薩埵 ,因此才會有喇嘛教將「歸依上師 放在「歸依佛 之上的舉動。
所以,喇嘛教與印度密教同樣推崇「喇嘛與上師 的本質,與「佛教學佛人 尊敬「諸佛無上正等正覺 的距離是相當遙遠的。喇嘛教之所以提到「尊敬上師如佛 ,只是作為攝受密教學人的方便,因此雖說在此地言及尊敬上師如「佛 ,實質還是以「歸依上師喇嘛 為最上歸依處。所以,從佛法來看,喇嘛教是「非佛教信仰 的宗教。
真實佛教以「福慧圓滿 來成就佛道,「西藏喇嘛教 則是以「身體的覺觸 來「即身成佛 。當佛教以「三乘菩提 讓學法者解脫生死輪迴,進而成就佛道,如是利益無數眾生時;「西藏喇嘛教 則宣揚「無上瑜伽 ,讓學法者在「男女雙運 之中,得到喇嘛上師首肯而自許為成就佛道,依此而說喇嘛上師「利益無數眾生 。然而這樣的男女之行,其實全部落在意識心所領納男女之事的覺受中,並無法成就真實佛法的修行。
「西藏密宗 喇嘛上師的必修課程乃修練氣功、拙火,著重於達賴喇嘛主張的「男子性器官不洩精 ;這當然不是佛教「三乘菩提 解脫生死的之法。喇嘛上師提倡的此一「利益眾生 之事不可避免墮於「床笫上的歡愉 ,會讓眾生更加纏縛於性愛中而難以出離。
也因為「西藏密宗 諸喇嘛上師屬於接觸群眾的第一線人員,關係著「西藏密宗 的存續,因此便要替弘揚此「無上瑜伽 者裝扮其轉世身分,這些「轉世活佛 等等,無一不是以堆砌的名頭來炫惑有情眾生。學法眾生和這些喇嘛一樣,全是輪迴轉世的芸芸眾生,只是由於缺乏真實佛法知見,而被「轉世仁波切 名號籠罩而已。
學法者初入「西藏喇嘛教 之門時,是不清楚佛法的清淨離欲,而依憑著「轉世靈童 達賴喇嘛、轉世法王、轉世活佛、轉世仁波切的名聲而來親近,又想「藏傳佛教 名稱也是「佛教 ,聽說台灣佛教界也有很多法師信受「喇嘛教 ,因此這些密教學人也覺得自己是在修學佛法。當如是學人聽到「對上師的信仰一定要虔誠 ,自是言聽計從;若更加虔誠而受持「西藏密宗 的十四根本墮戒,就有可能得到喇嘛的注目而授予密教的「無上瑜伽 。另外,密教有「不能誹謗根本上師 ,否則要下「金剛地獄 的戒條;而洩漏「無上瑜伽 秘密者,也要下「金剛地獄 。然而,根本佛教中,並無這樣的戒律,也無喇嘛教所稱的金剛地獄存在。
再談到「歸依 ,即使密教道場不直說「歸依四寶 ,但在上師的絕對威權下,「歸依三寶 也成為有名無實了。從初入門「摸摸頭 的「結緣灌頂 ,到最後的「慧灌 ,完全是「西藏密宗 邁向最後階段性愛「時輪灌頂 的展現。達瓦才仁言「西藏人的佛教觀點強調對上師的信仰一定要虔誠,而且一般要把上師看成是佛來對待 ,將上師看成是比什麼都重要;此舉已經說明了「西藏密宗 是標準的「依人不依法 ,並非是佛教的「依法不依人 。
由於喇嘛教從一開始就已經和佛教分道揚鑣的結果,越是堅持的學人,必定全然信受密教上師的無上威權;學習「密教法 的婦女們,從最初「對上師的虔誠信仰 ,到最後一起共成「無上瑜伽 的「男女雙運 ,乃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總之,在達賴親口說「西藏密宗 的灌頂=無上瑜伽=男女雙身法的同時,寄望大眾真正瞭解,喇嘛教不是佛教,而能作出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的抉擇。(採訪組報導)20160610
正覺教育基金會採訪組
註:原出處引用tibet.org網站之文章已關閉,相關內容可參考原連結網頁之備份擷圖(點此開啟)(備份擷圖取自https://web.archiv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