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明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一、前言
「藏傳佛教」,或稱「西藏佛教」,亦有「喇嘛教」、「西藏密宗」等稱呼,是指佛教傳入西藏後發展而成的特殊宗教形態。在佛教傳入之前,藏族有從遠古社會流傳下來的原始宗教,以及大約在西元前傳入藏區的本教,或稱本波教、苯教、黑教等,雙方相互繼承與融合,延續著神靈崇拜與祭祀活動,保留了各種人神交感的巫術儀式,來為民眾誦經招福、占卜休咎與法術治療(註1)。佛教正式傳入西藏地區是西元七世紀松贊干布王執政的吐藩王朝時期,與本教之間有些磨擦與衝突,在二百多年間發生過數次論辯與排佛事件,到了十一世紀以後佛教才再度的傳播與興旺,進而迅猛發展,也與本教有著相互融合的趨勢,彼此不僅有對抗的關係,也存在互補的關係,顯示出佛教與本教有著內在調適的機能(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