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4/03/19 08:00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正覺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公僕表示,宗喀巴著《悉地果得》一書,目的是為「譚崔十四根本墮戒」作解釋。換句話說,宗喀巴對「譚崔」這個教派所有的性交「成佛」行門內涵是相當清楚的。
「譚崔佛教」即是西藏密宗,有時候簡稱密宗。現今流竄在外國的「藏傳佛教」即是此種「譚崔佛教」的變身;相對於真藏傳佛教覺囊巴傳授正統佛教的教義,正覺教育基金會稱之為「假藏傳佛教」;乃因這個教派所修、所說,完全是「附佛法外道」的行徑,沒有絲毫佛教的本質與內涵。
「譚崔佛教」有一個很響亮的行門稱呼,就是「譚崔瑜伽」,也就是現今假藏傳佛教諸上師所修學的性交修行「無上瑜伽」。「無上」之意乃說此種法門是「至高無上」,沒有任何一法能夠超越,故稱之為「無上」;「瑜伽」之意乃說「相應」,「無上瑜伽」本意是說「此法與無上之法相應」。然深觀「譚崔瑜伽」所修、所行,乃是欲界人間男女的行淫事,與佛法的「無上法」實相境界根本不相干。所以假藏傳佛教的「無上瑜伽」,與佛教的「無上法」不但不相干,且相去甚遠。現今的達賴十四世就所修學「時輪金剛」,其真實內涵就是密宗自己施設的「無上瑜伽」;名稱雖不同,其修學的內涵就是「譚崔瑜伽」雙身法。
「譚崔瑜伽」修學的內容,主要是以「男女雙身修」為主幹;依於男女身體的接觸,所達到「性高潮」的「觸覺」,欺騙世人為佛法中所說的空性1 ,說之為證得空性而「即身成佛」。坊間經常流傳的「歡喜佛」,就是此「譚崔瑜伽」的具體表現。不要懷疑,也不要驚嚇,妳所認識的達賴喇嘛、諸法王、諸活佛、諸仁波切,全都於「譚崔瑜伽」有所成就;更確切的說,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就是「譚崔瑜伽」性交修行者的大本營。
西方國家由於性開放的關係,所以對「譚崔瑜伽」的接收度非常之高,在十四達賴的領導下,其發展的程度,可以說已經達到氾濫。在一神教的國度裡,對佛法的陌生度是可以想像的,以至於讓「譚崔瑜伽是修行成佛」必經過程的論調,竟然無人提出異議;如今西方人已經普遍認為:密宗就是佛教,佛教就是密宗。此種「男女性交可以成佛」的荒謬說法,在西方已經取代真正的佛法;這個入篡正統的假佛教,在西方世界已經全面取代正統佛教;看在真正佛教徒的眼中,心痛是在所難免的。
在宗喀巴著《悉地果得》這本書之前,密宗(假藏傳佛教)的「譚崔瑜伽」雙身法已經非常浮濫,所以他發起了對糜爛譚崔雙身修法的改革與戒律約束的運動。然而這只是遮人耳目的謊言,因為「十四根本墮戒」乃是針對「譚崔瑜伽」而施設;宗喀巴的本意,並不是禁止「譚崔瑜伽」的繼續推行,而是要廣為推廣,所以他在《廣論》中甚至主張:沒有修學正統佛法,沒有先修事部的密法者,也都可以直接修學性交雙修之法。所以他寫這本《悉地果得》的原意,一方面是肯定「譚崔瑜伽」,最重要的著眼點,只是為了讓「譚崔瑜伽」的行門秘密不至於外洩,如此而已。
列舉譚崔十四根本墮戒的戒條於後:
第一根本墮戒:應戒輕慢毀謗於師。
第二根本墮戒:謂違犯善逝世尊言教。
第三根本墮戒:謂殘酷示現瞋恨於金剛道友。
第四根本墮戒:謂於諸有情棄捨慈悲。
第五根本墮戒:謂棄捨諸法根本菩提心。
第六根本墮戒:謂批評自宗教義或是他派教理。
第七根本墮戒:謂對未成熟有情開示宣說諸佛密要。
第八根本墮戒:謂輕蔑於五蘊本質即是五方佛的教義。
第九根本墮戒:謂對一切法本性清淨之教義,疑惑不信。
第十根本墮戒:謂堅執對邪劣眾生慈悲
第十一根本墮戒:謂對無名相諸法起錯誤妄想
第十二根本墮戒:謂毀謗侮辱於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有情。
第十三根本墮戒:謂發起誓願後,不依誓願學。
第十四根本墮戒:謂輕慢女人。
一般的學佛人,看了譚崔十四根本墮戒的戒條之後,必定會有第一個奇怪的基本反應:「為什麼看不到『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基本五戒?」換句話說,假藏傳佛教諸喇嘛上師對於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根本戒律是完全不持守的。
換一個方式來說,已經深入修學「譚崔瑜伽」的喇嘛上師乃至一般門徒,對於男女同修之間的交叉行淫根本就是司空見慣,也不以為意;吃葷食、飲酒對這批深修密宗的人來說更是家常便飯。也許修學「譚崔瑜伽」的喇嘛上師會提出抗議說:「修學無上法的人,可以不必忌諱這些枝節末流。」然而這些喇嘛上師所修學的「譚崔瑜伽」,雖名之為「無上瑜伽」,卻不是「無上法」;只是世間男女所喜好的「床笫藝術」,如是而已,與佛法中說的證得空性實相全然無涉,成佛自然不消再提。
簡單的說,譚崔瑜伽就是無上瑜伽,而無上瑜伽就是男女雙身法。譚崔十四根本墮戒的根本用意,乃是禁止參加這種行門的人,有輕蔑的想法或是洩露此行門中男女雜交修行的所有秘密。換句話說,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諸上師,是藉此十四根本墮戒而以恐嚇的方式,來嚇止這些受了密宗自設戒條的人,不准將性交雙修的內容對外聲張,否則會下金剛地獄,說之為根本墮戒。(採訪組報導)20140319
正覺教育基金會採訪組
1佛法中說的空性,是指第八識如來藏,又名真如、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