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8/11 08:00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藏傳佛教人士篡竊佛教,曲解佛教法義早已是常態,目的不外達成他們將外道法羼入佛門,藉此騙取佛教徒供養錢財與色身的意圖。因此,藏傳佛教為了淡化歸依三寶,以免佛教徒依三乘菩提等真正佛法修學,便將焦點移轉至上師個人的身上,將信眾求法的誠心誤導至盲從上師,故意李代桃僵地以「四皈依」來模糊「三歸依」,甚至把它歸攝在藉名杜撰的「四加行」之下,明目張膽的篡改佛法,張揚邪說誤導學人。
正覺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公僕先生指出,藏傳佛教假借佛法的四加行名相,自行杜撰的「四加行」說為:「皈依大禮拜法、金剛薩埵法、獻曼達法、上師相應法。」其中「皈依大禮拜法」即是他們的「四皈依」,很明顯的是以導向「上師相應法」為其設定的目標,以後才能在信徒絕對信受上師的情況下傳授雙身法而不懷疑,所以四歸依並不是佛法中的皈依三寶。
張董事長表示,真正的「四加行」是佛經中的「煖、頂、忍、世第一」四者,一般狹義是指三乘見道前所歷經的加行位,廣義則遍於佛菩提道各階位前,地地轉進增上所經歷的四種加行位;就大乘法來說,為求能入大乘別教真見道位,必須先修這四加行圓滿,以伏、除「能、所」二取,然後一旦證悟自心藏識,成就七住位不退菩薩的功德時就不會退轉,因此佛法中特別強調此一階段的四加行;這和藏傳佛教假藉佛法名相杜撰「四加行」來包裹自設的「四皈依」,誤導其信眾強力盲從凡夫上師,何啻南轅北轍?
http://www.lama.com.tw/content/11_say/main2.htm
又頗有藏傳佛教人士常謂:「佛陀亦說過和『三歸依』類似的,是『四歸法』,即佛、法、僧、戒,而成不壞信。」更嗆聲言:「有需要的朋友,不妨檢視一下,如果師父說皈依的內容是佛、法、僧或加上戒,那就是佛所說,稱為『四皈依』。」以此攀扯藏傳佛教的「四皈依」和漢傳佛教「三歸依」精神上是一致的。
甚且還敢故意曲解佛陀教示說:「這些人(真正佛教護法者)不但自己錯解了佛陀講授『四依四不依』的原意,對依止善知識(其實是指他們的上師惡知識)持不以為然的態度,更以此誤導他人。」並謂「密乘教授,可說是『既依法,亦依人』。而此處之『人』,是指『三寶總集體』的『上師』。」顛倒黑白指鹿為馬至於此,怎不令人搖頭嘆息。
http://www.lama.com.tw/content/edu/data.aspx?id=915
http://www.buddhanet.idv.tw/bodhi/safe/safe2/safe_2_21.htm
張董事長也為此提出辯證,佛教中所說的對「佛、法、僧、戒」的淨信,叫做「四不壞信」或是「四不壞淨」,它並不等同於藏傳佛教的「四皈依」。「不壞」是指不退失的意思。也就是對「佛、法、僧(包括四雙八輩在內聖者的僧團)、戒」四種堅固的信心。它也是證入聲聞初果須陀洹的四個判斷條件。
《雜阿含經》卷30:尊者阿難語尊者舍利弗:「斷四法、成就四法,如來、應、等正覺記說彼人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何等為四?謂聖弟子於佛不信住,則已斷已知,成就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信惡戒,彼則已斷已知,成就法、僧不壞淨及聖戒成就。如是四法斷、四法成就,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記說彼人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二冊 No. 99《雜阿含經》CBETA 電子佛典 V1.93 普及版
T02n0099_p0215c10(01)~ T02n0099_p0215c19(05)
張董事長指出,佛弟子受三歸依,歸依於佛、法、僧三寶,到達信念不動搖的地步,名之為三種不毀壞的淨信:「佛不壞淨」「法不壞淨」「僧不壞淨」,這三不壞淨是代表內心對佛法僧三寶信心的具足後,自然還要表現於外在的行為上,因此必然會體現於戒的持守,而完成四不壞淨;因此要能在解脫道上證果,其基礎在於正受三歸依與五戒。董事長更指出,藏傳佛教的「四皈依」不但與四不壞淨不是同一回事,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因為皈依密宗凡夫的上師,本身即是對佛法僧三寶淨信的破壞;更何況藏傳佛教為了挾制信眾盲從上師,而自己發明的「三眛耶戒」,正是違背佛戒的「非戒取戒」,連淨戒的持守也跟著破壞了,當然已經不歸依於佛戒了;如是於「佛、法、僧、戒」四者全部乖違,完全遠離解脫道的實證與功德。
至於「四依止」張董事長解說,四依止是指「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等四者,不應如密宗不懂佛法的上師一般,將四依止與四歸依或四不壞信混為一譚、淆訛不清。『大涅槃經』中記載弟子請佛開示,問「佛滅度後,應以何為師?」佛就告訴眾弟子:「以戒為師」,這個戒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等『三聚淨戒』,也就是菩薩戒,它是所有戒律的精神所在。然而想要做到以戒為師來修學佛法時,為免誤入岐路,必須要有一個依止的對象,因此釋迦牟尼佛開示四依法,要我們依照這四點去做正確的分辨,而不是盲從所有的僧寶。
張董事長表示,這也正好可拿來檢驗藏傳佛教的「四皈依」,可以發現,「四皈依」正好是「依人(上師)不依法」,也是要信徒「依語(上師所言)不依義(佛法正說)」、「依識(藏傳佛教祖師的戒禁取見)不依智(佛開示的智慧)」、「依不了義(於自心真如以外別求上師法)不依了義(不依自心如來第八識)」,因此藏傳佛教不提「四依止」便罷,堅持要提起四依止時卻剛好自曝其短,自現其敗闕。
張董事長譬喻說,就像給小狗戴上項圈,還說是要幫狗兒恢復自由;若見狗兒起疑心,便更拿主人常戴的珍珠項鍊虛晃一下,以真愰假、復以假亂真來騙小狗入彀,繼續接受主人的繫縛。藏傳佛教以「四皈依」籠罩信徒說是能致解脫,也是一樣荒謬;若遇信徒質疑,則盜用名相近似的「四加行」、「四不壞信」、「四依止」名目,大玩數字類比遊戲來胡攀亂扯,讓初入密宗假佛門而不懂佛法的信徒誤信,也大多可以成功;但若遇到真懂佛法的人,密宗這種瞞天過海的說法,非但不能自圓其說,反而讓人看穿其戲論的本質。因此,張董事長呼籲佛教徒開始學佛時,一開始就要有智慧判斷選擇,應歸依佛、法、僧三寶,遠離藏傳佛教邪謬的「四皈依」,千萬別盲從密宗上師的言語,應該回歸三乘菩提經典中的聖教。(採訪組報導)20120811
正覺教育基金會採訪組
--------------------------------------------------------------------------------------------------------------------------------
註:原出處引用ntu文章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