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性轟趴—那洛六法—連載(五)

連載(五)

以欲鉤牽 須善方便

《維摩詰所說經》說:「或現作婬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註一) ,藏傳佛教常借用此段經文,來解說其「雙身修法」的合理性。但佛教的本意是對於淫慾貪重之人的方便攝受,「先以欲鉤牽」,使貪慾之人進入佛道後,能遠離貪慾。在佛教中最有名的例子是《華嚴經》中的婆須蜜多菩薩,婆須蜜多的美麗如「顏貌端嚴,色相圓滿,皮膚金色,目髮紺青,不長不短,不麁不細,欲界人、天無能與比」;婆須蜜多的音聲具有「美妙超諸梵世,一切眾生差別言音,悉皆具足,無不解了」;婆須蜜多的智慧「深達字義,善巧談說,得如幻智,入方便門」;婆須蜜多的福德「眾寶瓔珞及諸嚴具莊嚴其身,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而冠其首;復有無量眷屬圍遶,皆共善根同一行願,福德大藏具足無盡」。婆須蜜多菩薩正是《維摩詰所說經》所說:「或現作婬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方便善巧的大菩薩,其先觀看好色之徒對於淫慾貪愛的不同程度,而以不同的方法引好色者令入佛智。

藏密無智 「接引」陷淫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8說:「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我為說法,彼聞法已,則離貪欲,得菩薩無著境界三昧;若有眾生暫見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歡喜三昧;若有眾生暫與我語,則離貪欲,得菩薩無礙音聲三昧;若有眾生暫執我手,則離貪欲,得菩薩遍往一切佛剎三昧;若有眾生暫昇我座,則離貪欲,得菩薩解脫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暫觀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寂靜莊嚴三昧;若有眾生見我頻申,則離貪欲,得菩薩摧伏外道三昧;若有眾生見我目瞬,則離貪欲,得菩薩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抱持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攝一切眾生恒不捨離三昧;若有眾生咂我脣吻,則離貪欲,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凡有眾生親近於我,一切皆得住離貪際,入菩薩一切智地現前無礙解脫。(註二)

婆須蜜多菩薩視眾生對女色的貪欲程度,讓其牽手、擁抱、吻唇、親近等不同的方便善巧,然後為貪欲眾生宣說妙法,有緣聽聞大菩薩說法後,眾生能離開貪欲,並且證得不同的三昧境界。反觀藏傳佛教無上密宗對眾生不觀根性,一律以貪欲最粗重的雙身法「接引」眾生,不讓其離開貪欲,並且要千劫中每日八時勤修雙身法,使與藏傳佛教接觸的眾生,深陷淫慾貪欲中,永遠不能出離解脫。故說藏傳佛教修持方法只是披上佛法名相的外衣,無佛法實質內涵。

淫行曝光 已難密藏

《那洛六法》又說:「然投得明師之後,亦必不時求教,方能有獲;蓋有道之師必待其徒詢問,方始教之,否則決不自動傳授。此乃密教之定規。(註三) ,密教規定,雙身法不可隨便傳受,以往因交通、資訊不發達,藏傳佛教雙身法的底細外人不曉,如今翻譯行業普及,電腦資訊傳播迅速,藏傳佛教雙身法的內容已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以往學密行者,欲求得上師傳授雙身法幾乎不可能,必須頗具姿色氣質,博取上師之歡心,上師藉由密法之神秘性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因好奇心的驅使,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態(想即身成佛),漸漸主動要求上師傳授「密法」雙身法,最後終至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藏傳佛教所傳授之法皆不離「性」,不論是無上瑜伽、男女報身佛或樂空雙運等藏傳佛教獨特之法,皆以「性交」為中心思想;以「性」的觀點,來看藏傳佛教所謂的密教,就可了知其秘密之處。

雜柔自創 密非佛教

從以上說明可知:「藏傳佛教」吸取印度性力派的修法、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驅魔攝鬼儀式,及佛教的名相而成特殊的「西藏密宗」,故其本質既非「佛教」,也非「性力派」,亦非「苯教」,而是自創一格的「喇嘛教」;如同吸取儒、釋、道等宗教而自創一格的「一貫道」一樣,其本質非儒、釋、道等宗教。若信仰「藏傳佛教」就已踏入往後被性侵危機的第一步,因為藏傳佛教至最後階段「無不修雙身」,希望讀者能廣為宣傳至親朋好友周知,使喇嘛性侵事件能減少,最後性侵事件終究能消聲匿跡。


(註一)《維摩詰所說經》卷2〈8 佛道品〉(CBETA, T14, no. 475, p. 550, b6-7)

(註二)《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8〈39 入法界品〉(CBETA, T10, no. 279, p. 365, c19-p. 366, a6)

(註三)(布倉桑布,頁292)。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