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聞鈴聲響叮噹——淺談藏傳佛教之灌頂密碼 連載二

連載二

「數修觀行」,才能福慧增上

《攝大乘論釋》卷8〈3釋應知入勝相品〉云:「數修所得為修習,福德智慧為行,般若為觀,一切行悉是般若事,皆屬般若故名觀行。又六度之中般若為第一,故名觀行“又見道名觀,從見道後所得悉名為行,菩薩依止見道。(註一)

心佛門修行者都希望能從灌頂的加持中,使自己修行順暢、福德累積快速而獲益增上;事實上這一切的修行,需要藉由善知識的開導,及熏習正確般若知見,般若智慧才能開啟,然後才開始尋伺(尋伺就是觀行、觀察),並能在五陰十八界中實地觀行及驗證,才能漸次斷除見惑、思惑。由於密宗行者見始非份,只能在欲界粗重貪欲上分析及知解、想像,不懂得如理觀行故,往往錯解佛法中之真實意旨。

「習慣」淫欲貪愛,不得解脫

另在儀軌中提到:「將鈴授弟子左手中,令手持鈴杵作(佛父佛母坐姿交合)抱持狀……」,這男女交合環抱作觀想的動作,是與佛法法義、戒律相違的。佛法的基本教義,即於八萬四千煩惱根本之五毒——貪、瞋、痴、慢、疑等均需斷除,因為生死流轉皆因五毒惡業所感。根本煩惱中首重斷除「貪愛」(淫欲貪愛),在《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23云:「云何愛。謂雖已起食愛、婬愛及資具愛。而未為此四方追求不辭勞倦。是愛位。(註二) 及卷149云:「云何愛觸。答貪相應觸。即三界五部所斷六識身俱貪相應觸。(註三)

但對密宗行者而言,他們被錯誤教導:「不斷追求」最粗重的男女淫欲貪愛,最後因為「習慣」淫欲貪愛,就能「解脫」於欲貪。這就好比說,一個人入「鮑魚之肆」之人,只要習慣鮑魚的臭味,就是離開「鮑魚之肆」,事實上,這只不過是逗留在「鮑魚之肆」內之人的妄想而已,其人何曾離開過呢?所以「習慣」淫欲貪愛,並不能讓眾生解脫於男女淫欲貪愛,是故,佛陀教導弟子離開淫欲貪愛的方法,是觀察對於淫欲的「貪愛」過失,而離開淫貪的執取!《出曜經》卷5〈3愛品〉云:「云何愛眾病之首?如佛所說:『泥梨受苦其數難量,皆由愛所造。』凡在地獄受諸苦惱,皆由愛病。諸殺生者,亦由愛致;不與取、婬妷、妄語,十不善行亦復如是,皆由愛心造斯諸惡。(註四)

是故灌頂之法,不論如何增益重受之,因淫欲貪愛不間斷故,所以無法斷除五毒。但是藏密的理論是:令覺知心安住於貪之第四喜上而樂空雙運、現證樂空不二,常常住於樂空雙運之境中,樂在其中而不生妄想等,即是「無斷即斷、自體解脫」。常修此無上瑜伽雙身修法,可以使人即此肉身修成佛道。

如是誤會「解脫淫貪」的道理,將「習慣」淫欲貪愛的方法,當成是解脫淫貪的法門,而不是遵循佛陀的教導:觀察對於淫欲的「貪愛」過失,離開對於淫貪的執取!試問,那個有智之人,願意接受藏傳佛教上師,這種密藏「性暗示」的灌頂呢?

「樂空不二」,篡竊「色空不二」

藏藏傳佛教仿效佛法中「色空不二」(註五)的理論,主張「樂空不二」。《成唯識論》卷2:「虛妄熏習內因力故,恒與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別,任運而轉,故名俱生。(註六)灌頂時男女交合環抱之淫樂固然是與身俱生,但非真實之法亦非與身俱有故,何以故?因淫樂是依意識覺知心及欲界色身的男女相觸而有故,是三界中最粗重的貪著故,非遍一切界的法、非一切時有。淫樂是依於色身中的觸覺現起而有,若無此欲界色身則身觸無法升起;又淫樂現起後需要身識之觸淫樂覺受,意識心的領納淫樂觸受,方有欲界淫樂人所受知,這種淫樂觸受,是佛教修行者必須斷除的,以其障礙解脫故。

但藏傳佛教行者認為:運用上師所傳授的房中術的技巧,如果能練到樂觸持久不退,而且能夠遍身的話,那就是成就了佛法中所說的正遍知覺,也就是成佛了。這種引用佛法名相的理論,和佛教中所說的正遍知覺,完全不同。佛所講的正遍知覺是說:於法界一切的法都能夠真正確實的,而且遍一切法都全部証知、全部覺悟,這才是正遍知覺。

可是藏傳佛教的無上瑜伽說:在雙身修法的過程中,使樂觸遍身持久不退,在淫樂的一心享受之中,心無妄念,這時的覺知心便是佛地的真如心,不是意識覺知心;又在一心享受淫樂的過程當中,去觀察受樂時的覺知心,發覺這個覺知心是沒有物質的、是空無所有的,所以名為空性心。

如果能夠這樣觀察,就是已經証得空性;再從這個空性來返觀色身無常,返觀世間一切法都是無常必壞,這樣觀察之後,瞭解色身空、萬法空,而一心受淫樂的覺知心真實是空性,這樣就是已經証得般若空了,成就即身成佛了,這就是藏傳佛教的無上瑜伽的歪理。

如此曲解佛法正義,誤導眾生破戒、謗法……等罪業,如何讓修行者得慈悲、清淨之心,有智之人聞已,應當知曉「邪、正」而自取捨、判別,方才是明理有智之人。


(註一) (CBETA, T31, no. 1595, p. 208, c25-29)

(註二) (CBETA, T27, no. 1545, p. 119, a16-17)

(註三) (CBETA, T27, no. 1545, p. 761, a12-13)

(註四) (CBETA, T04, no. 212, p. 636, b8-12)

(註五) 平實導師著,正智出版社:【在一切種智裏面,說色空不二;因為我們的色身也是由我們的空性心所造成的,由於第八識空性心的大種性自性,所以能夠藉父母的因緣,及四大種、食物的因緣,使我們的色身可以長成為一個人;色身既由空性心造成,就不能說色身與空性心是二,所以叫做色空不二。】

(註六) (CBETA, T31, no. 1585, p. 6, c27-29)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