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10/10 22:43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過度工業化,工廠及車輛排放的粉塵、油煙、化學污染,以及失控的森林大火所燃燒釋放的含有懸浮顆粒的煙塵會形成所謂的「霾害」,降低能見度,傷害呼吸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健康。然而另有一種心靈的霾害,起因於過度商業化,以及或將失控的貪慾之火所造成,更會蒙蔽心靈,嗆傷尊嚴和價值感,更嚴重的妨礙人們的社會秩序和道德理性,就像前一陣子新聞報導中,雲南麗江出現的烏煙瘴氣──「胭雨」中的無端春色──所謂「豔遇佛」的怪亂現象。
享有「東方瑞士」美稱的麗江,原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納西族、彝族、傈僳族、花傈僳、摩梭族等民族;麗江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中轉站,並有建於南宋、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的麗江古城,它素有「高原姑蘇」之稱,因選址得當及規劃科學而聞名於世,是中國古代城市建築的瑰寶,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選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城畔瀘沽湖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世所罕見的至今未被污染的處女湖。它猶如一塊明珠鑲嵌在群山懷抱之中,碧波蕩漾,風光迷人,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淨土」、「東方第一奇景」等美稱。居住在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由於至今仍舊保持著母系社會的生活風俗,美稱「女兒國」,摩梭人中盛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婚(走婚),是人類母系氏族的最後遺跡。終年積雪的玉龍雪山,是北半球緯度最低的大雪山,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山巒稜線,十二峰連綿的山勢宛如玉龍飛舞。
http://www.travelbirds.net/K3.htm
http://www.travelrich.com.tw/taiwan/news_single.aspx?Info_News_id=14489&CheckID=C0BF9278-F296-4429-AEB7-CCE11BF9B855
正因為有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豐富蘊藉的人文資產,使得麗江近年來的觀光旅遊事業興盛發展,官方與民間無不爭相挹注更多的資源,競逐商業利益:上焉者如張藝謀導演在雪山下所設計的大型實景舞台秀「印象麗江」,多樣歌舞:馬鞍舞、筐舞、天上人家……等部分,表現出當地共10種不同少數民族風情;下焉者種種俗豔聲色和奢侈消費出入此間,豐富了麗江的夜生活,也帶來了精神污染的暗影。
2013年5月12日晚,在麗江古城新華街文翠路段胭雨酒吧內,有店方斥資重金所造的一尊高達4米多的巨大歡喜佛,特別稱名為「豔遇佛」,與歌手同台「演出」;遊客更是忙著與佛像「互動」,摸「佛」、拜「佛」樂得不知所以。「豔遇佛」的造型是:男者盤腿而坐,右腿彎度較大,左腿曲於右腿之內,彎度較小,女者面向男者,雙腿張開坐在男者的左腿之上,四臂相擁, 胸脯緊緊相貼,赤身裸體作交合狀,在柔軟的燈光與悠揚的吉他彈唱聲中,這樣的形象更讓人想入非非。這個舉動果然招來不少看熱鬧的人潮,卻也引發廣大輿論一面倒的負面評價。
http://sc.people.com.cn/n/2013/0517/c345459-18678680.html
http://native.cnr.cn/pic/201305/t20130517_512605034.html
負責人解釋說,為了這尊佛像,酒吧是用了幾個月時間籌備,因為麗江本來就以豔遇出名,酒吧名稱也取名諧音「胭雨」。原本放置豔遇佛,是希望客人能有美好的愛情故事。因為歡喜佛是屬於假藏傳佛教密宗的本尊神,即假藏傳佛教中的 「欲天」、「愛神」冒稱為佛。其中男身代表樂空雙運的法,女身能提供喇嘛修雙身法而代表樂空雙運的智慧;男體與女體相互緊擁,表示法與智慧雙成;相合為一人,喻示法界智慧無窮。佛教各派均有佛像,但歡喜佛唯密宗有,只有假藏傳佛教寺廟中才有供奉,其造型源於密宗的「男女雙修」的教義。但是萬沒想到,人性尊嚴和禮義廉恥的價值觀自在人心,竟有人無知而創作「豔遇佛」公然擺設,引發極大的社會輿論壓力,因此只存在短短幾天,17日便匆匆拆除佛像,當天回復原本店容觀瞻。
正覺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公僕先生表示,從以上媒體記者的採訪報導,及胭雨酒店負責人的自承,便可認知以下幾點:
1. 只有假藏傳佛教寺廟中才有供奉,而其造型源於密宗確有的「男女雙修」教義。
2. 所謂「歡喜佛」或「豔遇佛」其實是印度教的「歡喜天」,被假藏傳佛教所假借而冒充為佛。
3. 由此可知假藏傳佛教的外道本質,並非真正的佛教,以及以鬼神僭佛的無明虛誑。
4. 諸佛清淨離垢遠超三界境界是故萬德莊嚴,假藏傳佛教的「偽佛」卻不離男女欲貪,被欲界的淫欲所繫縛而不能稍離;如今竟還出入紅塵,成為商業行銷代言者。
5. 是非淨穢自有公斷在人心,悖道非禮的現象和說詞,縱能苟現於一時,終不能被合理化而長存,畢竟只是邪見眾人心中之霾害。
張董事長指出,以上所述均不出多年來基金會所宣說,並極力欲喚醒社會大眾者。董事長還表示,掃除烏煙瘴氣固然重要,但是找出其污染源頭正本清源,才是消除精神霾害釜底抽薪之計;因此,基金會將做系列的報導,讓大眾更明瞭這個看似偶發的事件,其背後的種種因緣和隱晦瑣末。(採訪組報導)20131010
註:原出處引用travelrich網站之文章已關閉
註:原出處引用sc.people網站之文章已關閉
註:原出處引用native.cnr網站之文章已關閉,相關內容可參考原連結網頁之備份擷圖(點此開啟)(備份擷圖取自https://web.archiv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