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新聞網:掀開譚崔十四根本墮戒的神秘面紗 第三十二則:金剛乘修行者的悲哀

更新日期:2015/06/23     08:00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正覺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公僕表示,第十二根本墮戒,內容為毀謗侮辱於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有情。前則已說第一點:於何對象違犯過失?本則乃說戒之犯行。

宗喀巴云:「對於違犯此墮戒的最好解釋,就是指對有情生起遮止其想望的意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cd9265d0101iq8g.html

http://www.wujinde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94&extra=

前則已經說明「對三寶生起信心」,乃宗喀巴意有所圖的說詞,其真正的意旨乃「指對上師所教導的法義生起信受的意思」。假藏傳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諸上師所教導的法義乃「譚崔金剛乘」雙身法,在傳法的過程當中,雖然幾經拐彎抹角,終究還是不離其雙身法的「基本教義」。施設此根本墮戒的目的,無非是要遮止其他的金剛乘修行者,在得不到「根本上師」專寵的情況下所作「毀謗侮辱」之內閧行為。

假藏傳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諸上師,平日在傳法當中,眼光經常是飄來又飄去,所關心與專注的,就是有沒有新的貨色上門;對於自己所說法義內容的正確與否,根本無法判斷,也經常是不會在意的。說句不客氣的話,簡直就是「狗嘴裡吐不出象牙」。在諸喇嘛上師的心目中,全都認為最後的結果「不就是那麼一回事?」所以上得台來一表正經,說一些連他自己都不懂的法義;口才好一點的,就穿插些打諢駡俏的話;只要能獲得回響,博得信徒的崇拜,裝裝樣子也行,至於說什麼內容,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細觀假藏傳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諸仁波切上師,向來以家世富貴、年青俊美者居多;如果口才好些,加上會搞一點怪,那麼金剛乘信徒「對上師所教導的法義生起信受」的成分,無形之中就大大提升。換句話說,經過幾場的演說會以後,這些年青俊美的仁波切上師說法場合,女性的信徒無形中就大大的增加;一旦對仁波切上師生起「信受」、景仰,就有可能成為這些上師的「慈愛對象」,此種現象都是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所樂見的,例如近日香港報導「上一代的四大天后」之一,出來控訴因為參加法會與「來自不丹的活佛」生下私生子一事。

對於這些上師的「慈愛眼神」,金剛乘之老修行者是看在眼裡的,這批「老鳥」是不可能讓這些「菜鳥」分「一杯羹」的;一定想盡辦法將這批「插隊者」踢出圈外,「毀謗侮辱」的言語、行為必不可免。所以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就有此「對有情生起遮止其想望的意行」之犯戒行為規範。換句話說,在這種團體當中,是沒有什麼真正佛法可學的,反而學到了世間人的「爭風吃醋」與「妳爭我奪」;有朝一日,當自己從「菜鳥」變成「老鳥」之時,必然也會走向聯合「老老鳥」來對抗「菜鳥」的新頁,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人老珠黃的「老鳥」、「老老鳥」也必然成為「一般垃圾」,被上師喇嘛丟在一旁。

在佛教中看見同修之間,有人精進修學佛法,其他人看見了,唯有讚嘆,根本不可能橫加阻撓;此乃因佛法的修學乃是無我之學,是屬於內在心靈的熏習、知見的增上;即使是初學者也知道,自己與其他的修學者,不可能產生直接或是間接的利害關係;沒有利害關係就沒有摩擦,也不會彼此之間有傷害行為發生。所以佛法的修學與「雙身法」的修學,基本上就有很大的差異所在;真正的學佛是著重內在知見的建立,譚崔行者則卻必須有身體最私密的直接接觸。也因為如此,「雙身法」的修學,才有「爭風吃醋」與「妳爭我奪」的情況發生,乃至最後的「毀謗侮辱」的言語、行為出現。

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譚崔金剛乘」雙身法完全是「上師法」,與佛教的「三乘菩提」根本沒有任何關係;因為「雙身法」就是上師與女弟子之間的肉體牽扯,沒有絲毫佛法中的法義傳承。既然上師是傳授「譚崔金剛乘」雙身法的人,必然要「親力親為」;在一個上師、眾多女弟子爭著要「即身成佛」的情況下,檯面下的「妳爭我奪」、「爭風吃醋」,必然因為「毀謗侮辱」的唇槍舌戰而浮出了檯面。這就是密宗祖師施設此第十二根本墮戒的最大原因。

從這些根本墮戒的施設,一方面可以感受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乃屬黑暗中的一頭不祥怪獸,一方面也可以體會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施設「四皈依」的理由所在。因為「譚崔金剛乘」雙身法完全是「上師法」,上師說了就算,不理會佛教經典中是怎麼說的,也不理會經中所說的義理是什麼,根本與佛教的「三寶」絲毫扯不上關係,也沒有學習佛教「三乘菩提」的必要性。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諸上師,全都認為皈依「三寶」,對於金剛乘修行者來說,根本就沒有絲毫的助益與意義;創古仁波切甚至還說:上師能加持於學者,佛陀不能加持於學者1 。這已將喇嘛們的心態表露無遺。諸上師很清楚的了知,金剛乘修行者終究是以「譚崔金剛乘」雙身法,作為最後的依歸,皈依「三寶」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有絲毫的意義,只是作作樣子而已,三寶只是依於上師而有的;但為了要讓學法者認為他們還是佛教的一分子,才能從佛教中汲取資源,所以在表象「三皈依」之上,加上了「皈依根本上師」,將「皈依根本上師」作為「最究竟的皈依」。一方面製造他們是佛教的假象,最大的用意,就是要表顯「根本上師」是高於「三寶」的重要性;也就在這種蓄意麻醉學法者的情形下,「皈依根本上師」就成為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中心思想。

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諸上師的意圖,無非是開疆闢土,慈愛全天下的有情,也不可能棄捨他們的「菩提心」;對於「前仆後繼」的金剛乘修行者,諸金剛上師當然是「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吃乾抹淨。在人財兩得的情況下,諸金剛上師當然也樂得作個「紳士」;只要諸弟子不因為「爭食」而有「輕毀上師」的行為,對於自己送上門的肥肉,是不會棄捨他應該有的「慈愛心」,否則也是違背了十四根本墮戒。

宗喀巴云:「也就是說,當有一有情是大乘根器,而且已對真言乘金剛道生起信受,這時如果想方設法,生起想要遮止此人修學於真言乘法教的意圖,即是違犯此第十二條根本墮戒。」宗喀巴此處所說的「大乘根器」,不是佛教中學習大乘佛法的「利根人」,而是諸上師眼中的肥肉:貌美多金而又喜愛淫樂的女人。宗喀巴的意思是說,當有一個新貨色的資質,全都合乎修學「譚崔金剛乘」雙身法的條件,就是諸上師眼中的「大乘根器」。換句話說,這個金剛乘修學者,對於「真言乘金剛道生起信受」,能夠完全接受「上師所教導的法義」時;對於這種人,宗喀巴就將之定名為「大乘根器」。當然這種人是諸上師所「慈愛對象」的「上上之選」,自然是「寵幸有加」。

宗喀巴以及諸上師眼中「大乘根器」的「新人」,在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中是最容易招惹麻煩的一批人;看在金剛乘老修行者眼中,自然將這批人視為「搶食」的對象。金剛乘老修行者必然「想方設法,生起想要遮止此人修學於真言乘法教的意圖」,所以才有第十二根本墮戒的施設。然而隨著歲月的逐漸逝去,「新人」、「舊人」最後也難免遭到自然淘汰;唯一不會被淘汰的,就只有金剛上師一人。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有朝一日,當「金剛杵」變成一把不成器的「破銅爛鐵」而失去「金剛性」之時;昔日的風光不再,只能眼巴巴看著新一代的金剛上師頂替自己,在眼前耀武揚威,不但接收「舊眷屬」,也連帶幫忙「照顧」、「慈愛」另一批的「新鮮人」

所以「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這種場景,在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中不一定全指向女人,有時候連「報廢的金剛上師」也會上榜。換句話說,在修學「譚崔金剛乘」雙身法當中,經常會出現「報廢的歡喜佛」;不管「勇父」也好,「佛母」也好,當機器老舊,功能失調之時,其最終命運就只有被棄置一旁,成為垃圾場的回收物品。真到了那個因緣時節,不管是金剛上師、金剛乘修行者,全都被打回原形,成為不是「大乘根器」的邊緣人。

故說修學「譚崔金剛乘」雙身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體力與體質的考驗,根本抵擋不住歲月摧殘,非如大乘所證第八識心永遠都具足金剛不可壞性;縱使是十四世達賴本人、諸法王、諸活佛、諸仁波切等金剛上師,當他們所「賴以為生」的雙身法中的「吃飯傢伙」,出現了「致命危機」之時,那也就意謂著此生與「即身成佛」無緣,至少也是「成佛」以後又因為「金剛杵」老化而退失於佛果了。在老態畢露的情形下,唯一能依靠的,就只剩下頭銜了;晚年只能靠著耍嘴皮度日子,真有「絕妙好色」自動送上門,也只能心而餘而力不足的「敬謝不敏」了,像坎貝爾女士所述的老卡盧仁波切,年紀一大把還能性侵女信徒,也算是意料之外的異類了。

所以要學法,千萬別學習與體力有關的「金剛乘雙身法」,因為男性的「金剛杵」是抵擋不住歲月的摧殘故。「譚崔金剛乘」雙身法,雖名之為「金剛乘」,卻是以男性的「金剛杵」為修法重心;與佛教所說不生不滅的「金剛心」如來藏,是絲毫扯不上關係的。這種依於欲界男女性器官所進行之「床笫藝術」,是有生、住、異、滅之「受想行識」的領受法相,乃屬「緣生」之法,非是真實的佛法。人生只有短短的三、四十年之黃金時光,如果完全耗費在「淫樂觸感」的生與滅當中,試問如此的學法,有何意義?

修學佛法乃屬於腦力激盪,只要有善知識的教導,建立正確的知見;在日積月累情況下,縱使此世沒有開悟明心,只要依循著佛所授三乘菩提內容次第而修行,亦是功不唐捐;若能有所突破,悟得法界實相智慧,才不致枉費人生走一遭。「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的寶貴之處,就在於知識與經驗的累積;絕對不會如「譚崔金剛乘」雙身法的修學者一樣,因為老齡的老去而失去了價值。有朝一日,當自己成為證悟法界真實相第八識如來藏之「有真實智慧」老人之時,那麼在其他學法者的眼中,您將是佛法中不折不扣的「大富長者」。(採訪組報導)20150623


1 參見 創古仁波切著,帕滇卓瑪譯,《三乘佛法心要》〈金剛乘-上師的重要性〉:「佛陀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住世的,因此,我們很難確信,佛陀的加持力可以跨越這麼長久的時間。……我們自己的根本上師及傳承上師,具有和佛陀完全一樣的加持力。」(眾生出版社(台北)2001.3.22出版4刷,頁106。)

正覺教育基金會採訪組


註:原出處引用sina網站之文章已關閉,相關內容可參考原連結網頁之備份擷圖(點此開啟)(備份擷圖取自https://web.archive.org)

註:原出處引用wujindeng.net網站之文章已關閉,相關內容可參考原連結網頁之備份擷圖(點此開啟)(備份擷圖取自https://web.archive.org)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