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新聞網:掀開譚崔十四根本墮戒的神秘面紗  第二十六則:對清淨法不信的兩種說法

更新日期:2015/03/17     08:00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正覺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公僕表示,前一則已經說明第九根本墮戒的違犯對象,本則所說為此戒之違犯行為:對一切法本性清淨之教義,疑惑不信

宗喀巴所說第九根本墮戒之違犯行為是指:「對一切法本性清淨之教義,疑惑不信」,由於不信,更起抵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cd9265d0101iq8g.html
http://www.wujinde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94&extra=

宗喀巴所引「譚崔金剛乘」雙身法所施設之第九根本墮戒違犯行為內容:「對一切法本性清淨之教義,疑惑不信由於不信,更起抵制」宗喀巴的此種說法,在現今娑婆世界的台灣與中國大陸,可以說屢見不鮮的,而且還正在上演中。這種對法的疑惑不信而抵制者,可分成兩種形式:一者對「無生」之正法,不能生忍,無法接受而抵制者;二者,對「譚崔金剛乘」雙身法所謂的「性交成佛」根本不信,因為不信而起抵制者。

譚崔金剛乘」雙身法之所以施設第九根本墮戒,一方面宣揚雙身法是「本性清淨」之教義;另一方面,有警告的意味:如果知道「譚崔金剛乘」是男女行淫的「雙身法」,而起了「輕蔑」之心,疑惑不信而有了抵制行動,那就是犯戒。此乃以自行施設的戒律來保護「譚崔金剛乘」雙身法的最好寫照。

為什麼施設金剛乘修行者,如果對法「疑惑不信」而有抵制行動,就是犯戒的規定?因為「譚崔金剛乘」雙身法根本見不得光,一旦曝光,對於假藏傳佛教密宗四大教派的壯大,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此乃因假藏傳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諸喇嘛上師給一般人的印象,是持咒語很厲害,佛法證量很高,修行很好、似乎還是有武功的修行人,密宗的電視電影也全是如此宣傳;諸多的學法者,大都衝著法王、活佛、仁波切的頭銜,前去投靠這些喇嘛上師的。如果一旦知道十四達賴只是帶領著這批法王、活佛、仁波切,廣傳「譚崔金剛乘」雙身法,都同樣是未斷我見的凡夫而不是電影所宣傳的那個樣子時;不但讓諸多學法者錯愕與震驚,最後變成失望乃至絕望,也可能因此斷送了整個密宗教派的命脈,所以才有此戒律的積極施設。

依照宗喀巴所云,第九根本墮戒「一切法本性清淨」與第八根本墮戒:「五蘊本質即五方佛」,是息息相關的。宗喀巴云「五蘊本質即五方佛」,意思是說「五蘊本質」是「本性清淨」的。但宗喀巴如此的說法,正好與法界中的事實相反;因為一切法即是五蘊、十八界,而五蘊、十八界又是以「色蘊」為主體。「色蘊」就是眾生的色身,乃生滅無常的肉體;一旦死亡,不但會爛壞,會被蟲食,最後還會成為一堆白骨散壞。宗喀巴說「五蘊本質即五方佛」,根本就是對「五方佛」的一種變相污辱。

更何況,輪迴眾生的色身,是藉父精母血的結合而有,父精母血乃不淨之物;唯獨假藏傳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諸上師將之視為「紅白菩提」,指稱為「慧灌頂」的弟子所必須食用的「寶物」。每個人的上七孔、下兩孔,經常會流出唾涕、大小便等不淨之物,如何會是「本性清淨」?復次,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諸上師為了賺取眾生的供養金而上台說法,所說之法又是悖離正法,「不知強以為知」;加上居心不良,貪著她人美色,以「雙身法」的錯謬法義,強加扭曲佛法,最後逞其獸慾。類似這種邪命說法,可以說是「一切法本性清淨」嗎?

在佛法中「無生」之法是「自性清淨」。「無生」乃指「自性如來」第八識如來藏「本來無生」,因為「無有生、故永不滅」;釋迦世尊在人間「示現」成佛,也無非在宣說此「無上秘法」。假藏傳佛教以「附佛法外道」的身分混入佛門中,所盜取的只是「佛法名相」而已,對於「無上秘法」的法義,根本上是無法信受的;以「密教」身分冒充佛教而夤緣在佛教中,所傳的是「秘密而見得不光」的「譚崔金剛乘」雙身法,並非佛法。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諸上師們個個以佛教自居,然卻不以 釋迦牟尼佛為他們的教主,另立愛樂淫行的「大日如來」冒充為《華嚴經》中的法身佛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意譯即是大日如來),與 世尊別苗頭;似乎有 「大日如來」凌駕於 世尊之上的比較意味,根本不知道「自性清淨」之「自性如來」的真正涵意。

換句話說,三界中的一切法,乃是「有名相法」,都有比較性;「無生」之法的「自性如來」自體性乃「清淨無為」,屬「無名相法」,無從比較;乃至成佛之後,「佛佛道同」,平等平等。諸佛世尊以「無垢識」在人間「示現」成佛,所「示現」的色身,有名相、有生滅,有眾生吃喝拉撒的一切法相,但不改其清淨本質。而所「示現」的 釋迦世尊名相、色相、吃喝拉撒相,雖屬三界一切不清淨法相,但「無垢識」依然是「清淨無為」。諸佛的「示現」乃「大慈大悲」的具體表現,無非是要告訴眾生「本來無生」之第八識「無上秘法」;當「示現圓滿」之後,再「示現」入滅。後人密宗徒眾由於愚痴,看見 世尊如此「示現」有生老病死、有吃喝拉撒;誹謗 世尊與眾生相同,以自意思惟的「見取見」來真正的詆譭成佛之道。「譚崔金剛乘」雙身法即是很好的事例,而第九根本墮戒正好是說明了這一點。

一切法本性清淨」,不是用想、用說的就能夠清淨,其內涵「無自性空義、無作者的教理」,也不是用想的就能真實了知「」與「無作者」;必須實證「自性如來」以後,才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宗喀巴否定「自性如來」在先,想實證「自性如來」第八識,根本不可能;那麼他所說的「一切法本性清淨」、「無自性空無作者的教理」,就變成不懂佛法而妄說佛法的戲論。

三界「一切法」乃說五蘊、十八界所有法。五蘊、十八界乃是「有名相法」,也就是說,有色法,也有受想行識心法。色法的出生乃藉父母和合之緣,由「自性如來」第八識如來藏攝取母胎中四大「造色」所生;「自性如來」出生六根之後,由六根觸六塵出生六識,而有五蘊、十八界一切法,但六根、六塵、六識全都是由自性如來」所出生,並且必須依附於「自性如來」才能存在及運作。換句話說,五蘊、十八界不是單獨運作,而是與「自性如來」互為因緣,才有三界一切法的法相出生。

自性如來」是「無名相法」,自體是「空無形色」卻有真實的自體性,能夠藉緣出生三界一切法,故曰之為「空性心」。《般若經》中所說的「」,或是一般學法者口中的「空性」,其真實義就是在說此「自性如來」;若將「」、「空性」誤解為「空無所有」,那就是誤解「般若」的真實義。但經典上有時候提到「」時,就要看前後文的意思,再來判斷是講「空無」,還是在講「空性」;也因為如此,讓一般學法者覺得《般若經》很深奧。

尚未證得第八識自性如來」的人,都不可能如實理解《般若經》的真實義。由於「般若」之真實義甚深、極甚深,諸學法者難知、難解、又難信。若不幸又值遇「鐵齒笨阿師」,執著名聞、利養,起而否定《般若經》中所說萬法實相乃第八識心的真實義;諸追隨者若因與此「鐵齒笨阿師」情執深重,莫明其妙地「隨之起舞」;有些人甚至還變本加厲,起而誹謗,自以為是在護法,殊不知此舉乃「自掘墳墓」。

為什麼說「自性如來」是「無名相法」?因為「自性如來」的運作體性是離三界的一切見聞覺知,也就是沒有三界境界中的受想行識;也因為如此,就說「自性如來」有清淨的體性。《維摩詰經》云:「法離見聞覺知」,這裡所說的「」是講第八識「自性如來」,乃因一切法從「自性如來」所生,是「非一非異」的關係故。真實的法是離三界的見聞覺知,是在談「自性如來」的體性;而一般的學法人,都誤解為意識心入了「二禪」以上的等至位,誤認為「離五塵」入於定中,就是開悟;甚至誤認為不離六塵的離念靈知,即是開悟的境界,此乃要命的誤解。因為即使是「二禪」以上的等至位,依然有意識心對定境法塵的了知性,根本不符合「無名相法自性如來的條件。簡單的說,意識心不是「無名相法」,更不是「自性如來」,不論入於何等定境,意識心永遠還是意識心。

意識心屬於五蘊、十八界的法,乃念念生滅無常的心,為「意根觸法塵」所生;乃依於他法才能出生,有了知性、分別性,故而說之為染污心。「譚崔金剛乘」雙身法的屬性,就是意識心的範圍,所以第九根本墮戒一切法本性清淨」,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因為「雙身法」就是以男性「本色」之「金剛杵」與女性之「蓮花」的和合,相觸之後,受想行識隨之出生;由於「金剛杵」不斷的運作,「觸樂法塵」不停地的變化,意根與意識累積了諸多領受性的能量;在不洩露精液的情況下,終於爆發出「性高潮」,此為譚崔金剛乘」雙身法所追求最後目標:「即身成佛」,卻與佛法中說的三乘菩提完全無關,當然就與般若的實證無關,因為般若的實證內容,是第八識離見聞覺知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非三界境界。

所以說,譚崔金剛乘」雙身法的創始者,為了害怕金剛乘學法者反對修學這種邪法、邪行,故而在公佈「譚崔金剛乘」是雙身法之前,先要學法者受戒;利用學法眾生對戒律的「根本精神」不了解,而將之束縛住。先使用騙術:一切法本性清淨」,使學人誤信他所說的即是佛法;如果學法者「疑惑不信」,就恐嚇說為違犯第九根本墮戒;又如果學法者「由於不信,更起抵制」的話,就恐嚇說要下墮地獄。如此的威嚇,最主的目的,無非是要保護譚崔金剛乘」雙身法的秘密不至於外洩,如是而已。

雖然對「一切法本性清淨」的說法,佛教與假藏傳佛教各有一套說詞,然而是與非、正與訛的判斷,全然存乎實證者與臆想者的一心,學法者於此,應該有自己明確的抉擇。總之,在感覺所學之法怪怪的,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之前,寧可不學;先擱置一段時日,慢慢觀察、慢慢等待。以不受騙作為先決條件,這才是聰明的學法人。(採訪組報導)20150317

正覺教育基金會採訪組


註:原出處引用sina網站之文章已關閉,相關內容可參考原連結網頁之備份擷圖(點此開啟)(備份擷圖取自https://web.archive.org

註:原出處引用wujindeng.net網站之文章已關閉,相關內容可參考原連結網頁之備份擷圖(點此開啟)(備份擷圖取自https://web.archive.org

Image